2023年2月18日,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,来到海口湾演艺中心,只为一睹话剧《苏东坡》的风采。演出开始前,有幸目睹苏轼的书法“作品”,叹“群鸿戏海,舞鹤游天。”有位书法老师坐于堂前。观其穿着,风华正茂,气宇轩昂,赫然是东坡画像中先生教书的样子。见其笔法,精湛绝伦,沉稳有力,将东坡先生的行书学了七七八八。老师很欢迎各位到来的朋友潇洒挥毫。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呼唤,告诉自己,学习东坡先生,勇敢一回儿,提笔写下“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”。瞬间拉进和古人的距离。苏先生写的寒食帖被誉为第三行书,字里行间诉说着他的故事。他的人生,不管历经几升几降,都是那样潇洒恣意。
旁听友人说,只要对上至少五句苏轼诗词,就能拿到小老师的一副书法作品,众人不禁围观,跃跃欲试。这不正是东坡先生精神的传递,对东坡文化的弘扬吗?脑子在瞬间的空白后,思绪飘远,死命思索中,我终于对上几句,如愿拿到墨宝。暗暗窃喜对苏轼文化精神的传递,还没开场,我嫣然感受到了来自时空的对话。那句“千古风流人物”,何止是周郎?亦是世人对苏轼的赞誉。而那句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”则是苏东坡对自身生平的特写。
话剧《苏东坡》开始了,开始了他从政到离世的演绎。表演老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,只为烘托这个时段东坡先生的“传奇”。苏轼的“轼”取自“车轼”,里头包含着父亲对他的期许。希望他明白才华横溢容易遭人妒忌,愿他懂得父亲希望他像车轼一样,明明在很显眼的地方,却能懂得收敛锋芒,懂得保护自己。想当年,二十岁出头的苏轼,和弟弟一起高中进士,英宗赞其为后世子孙招揽了两位“宰相”之才。当时的苏轼,雄姿英发,直言不讳,对“新政”的激进颇有微词,在当时是那么地格格不入,正如朝云所说,“先生肚里可谓是一肚子不合时宜啊!”将思绪寄于诗词,却也为后来的“乌台诗案”埋下祸根。
“乌台诗案”让苏轼从意气风发前途无量的大才子一路跌入神坛,甚至差点离世。如果没有弟弟舍弃高官乌沙,如果没有宋朝祖制“不杀士大夫”的规定,东坡先生又该如何?不禁回想其父为其取“轼”的内涵。在你才华横溢的时候,总会面临一些妒忌,不懂收敛锋芒,这苦果,他咽了。出狱被贬,黄州、惠州、儋州,各地有他留下的足迹。他有面对权贵不折腰的魄力,有面对百姓呕心沥血的胸怀。各地无不纪念他,感念他对文化的奉献,对百姓的关怀。
通过表演者的精彩演绎,“苏轼”真实而饱满。牢房困住了他,却也困不住他。只因思想在飞跃。出狱后被贬,仍能苦中取乐,自号“东坡”,研究美食。如今,隔着舞台,我都能“闻到”东坡肉的芳香。宋朝政局动荡,苏轼再次回归朝堂,看着腐朽的朝廷,他想过,或许到地方帮助百姓才是他的使命。然而面对高太后对他的挽留,说英宗、神宗两位皇帝都对其寄予厚望,说他有“宰相”之风,句句话语,伴有托孤之意。留下,被聘为“帝师”。我们看见掌权者权谋之术的同时,更感念东坡先生为国尽忠的宏伟抱负。无奈太后离世,新帝的思想与其相佐,苏轼再度成为“靶子”,一贬再贬。几升几落,道尽世事沧桑。表演老师通过多道贬谪圣旨,揪着“东坡”的心,也揪着我们的心。看到自己的学生荒唐无度,不听劝谏把自己贬得如此遥远,内心该是多么煎熬?看着江山社稷如此焦灼,那种无力,却与何人说?我们不禁潸然泪下。
来时无悔,去时亦洒脱,说的是苏东坡。终贬岭南仍心境旷达,说得就是苏东坡。隔着纸张,你是否闻到“生蚝”的香味?烤生蚝就是苏东坡在我们海南发明的呢。在海南,在儋州,苏东坡兴办学堂,教导许许多多的孩子读书习字。在这里,在这片土地上,他收了一个学生,倾心教导,使海南得以开创“中举”之先河。可以说,姜唐佐后面得以中举入仕,离不开苏先生的教导。如今千年,这段历史,仍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。东坡文化,东坡精神,透过指尖,是否能入你心间?
曾几何时,你会否记得进入东坡书院,不要门票,只要你能背得了东坡先生的诗词?你是否看见,海南刚刚举办的首届东坡唱诗大赛?这,都是与先生来自千年的握手。每段历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,每段经历都在传递它的声音。可叹:苏门才子,东坡绝世!千古美名,万古流芳。